沈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律师
'
法律咨询热线

1335423437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医疗动态

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合力推进电子政务协调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7年8月3日  沈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律师   http://www.yljflssy.com/
(2015-08-27) 沈政办发〔2015〕4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5〕28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逐步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电子政务体系,有效服务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目标   依据国家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关于建设省、市两级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总体目标,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如下建设目标:   (一)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向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模式转变。扩大并完善市级政务云平台,大幅整合机房环境及硬件等基础设施,强化节能降耗设计,促进节能减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至85%以上,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利用云平台的比例达70%以上,信息系统建设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二)基本消除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支出。年度财政支出降低30%以上;引进社会化建设或运行维护机制的应用系统比例达50%,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5%,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信息化覆盖。   (三)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政府各部门非涉密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政务部门间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达80%以上。   (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规和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建设整改等制度,建成安全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建立政务大数据应用系统,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协同管理效率,为促进我市电子政务协调快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均衡协调发展。   (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设统一的网络体系、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标准,逐步整合各类电子政务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我市各级政务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   (三)需求主导,业务协同。紧密围绕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政府部门履行职责、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设跨地区、跨部门的应用系统,推进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探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式,在充分调研各政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分类、整合。涉及政务部门核心业务和工作敏感信息的电子政务系统采取政府自建的方式建设;涉及公益性、不产生经济效益、需政府出资建设及运行维护的信息系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涉及面向市场、能够产生附加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   (五)创新驱动,安全可控。探索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应用、新模式,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外包,探索各种融资模式,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评估、监理、审计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电子政务的新格局。围绕国家信息网络设施安全可控战略,加强安全可靠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优先采用国产软硬件产品。确保重要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   三、建设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支撑电子政务发展。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要加快建设统一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公共平台和移动平台,满足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1.继续扩大电子政务网络覆盖范围。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做到“应用到哪、网络到哪”,充分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   (1)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服务于机关内部办公和领导决策,原则上建设到县团级单位,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要求和规范,完善市本级电子政务内网,实现各部门内网全面接入,进行信息安全分级和等级保护建设,经专业机构测评和认定后投入使用。(牵头部门:市委机要局)   (2)电子政务外网主要承载政府履行服务公众和管理社会职能的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外网要向下延伸,市级部门要覆盖直属机构,区、县(市)政府要覆盖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屯。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各部门建设的业务专网要根据所承载应用的属性进行整合,对现有业务专网要清理业务边界,实现与全市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的网络对接和业务融合,并逐步向其迁移。原则上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再单独建设网络。(牵头部门:市委机要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继续扩大和完善“政务云”服务能力。全范围优先选用安全可靠的国产基础硬件、网络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强化市“政务云”公共平台服务能力,面向全市政务部门开放基础设施(IaaS)、平台服务(PaaS)、应用软件(SaaS)等服务功能,满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等机关和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长的电子政务应用需要。其中,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机房、网络、存储备份、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方面基础性服务;平台服务提供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环境及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大数据挖掘等支撑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全局性的共性业务应用服务。(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继续拓展电子政务移动平台服务范围。融合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移动网络,兼容4G通信技术,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政务移动办公平台的接入能力和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各部门移动终端能够无障碍接入和使用电子政务移动平台,满足政务部门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服务的需要。(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部门:三大电信运营商)   (二)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数据开放利用。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继续做好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建设完善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平台,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资源环境。   4.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应用与共享。加快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基础数据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应用,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   (1)人口基础数据库。以公安部门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以18位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开发标准的数据接口,对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核准。推进公安部门开展居住证、暂住证、出生死亡等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民政部门开展婚姻登记、低保、社区管理;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出生证、健康档案管理;残联开展残疾人登记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牵头部门:市公安局;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委)   (2)法人基础数据库。以工商部门的企业数据和社会组织数据为基础,补充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比对、核准,建成动态更新、全面准确的法人基础数据库。开发标准的数据接口,为相关部门依托法人基础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提供技术保障。推进工商、民政、税务、质监、社会保障等管理部门数据及时交换与共享,建立登记、资质、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就业需求、行政资源配置、产业经济安全、社会事业发展、市场开放竞争、社会信用体系等事业的监测、分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部门:市工商局、质监局、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编委办)。   (3)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以测绘部门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为基础,补充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开展三维建模和区划地名标注,形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相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时空信息云平台,开发标准数据接口,为相关部门依托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提供技术保障。推进公安、工商、税务、质监、民政、规划国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安监、卫生计生、城乡建设、房产、水利、应急、城管、旅游等部门广泛应用空间地理信息。(牵头部门:市规划国土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4)宏观经济数据库。按照“需求导向、统一设计、联建共享、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托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全面整合和采集全市统计、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年度数据、月度数据、普查数据和专题数据,收集产业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基本运行数据信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物理分散、有效共享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以支持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满足各个层面管理决策的需要,同时使社会各界方便获取、查询政府宏观经济数据信息。(牵头部门: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   5.继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平台。继续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的梳理整合,形成完整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应用,构建横向覆盖市直各部门,纵向覆盖区县(市)、街道乡镇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健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标准、交换指标和交换流程,实现基础信息的普遍共享、重要信息和业务应用信息的协同共享、横向部门间数据的按需共享,满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等机关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减少数据的重复采集,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推进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府部门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过程。加快推进协同办公应用、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和建设网站群体系,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6.推广协同办公应用,提高决策及督办能力。全面梳理、整合各部门办公流程